课程编码:M641002
课程学分:32学时,2学分
适用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开课学院:ladbrokes立博体育
一、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让研究生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和重要作用,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提升自身能力。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七部分。
第一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本部分对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范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主要经验和主要领袖人物等进行阐述。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问题研究
本章主要阐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立足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并形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重点分析毛泽东这一代共产党人如何探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苦难与辉煌伴生的一个过程。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问题研究
本部分主要阐述毛泽东这一代领导集体如何根据中国实际,探索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阐述毛泽东之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如何形成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条件。
第四讲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渊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强调研究中国现实,而且强调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第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本章重点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特别是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赋予毛泽东思想以鲜明的革命内容、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
第五讲 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源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本章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如何在长期实践中,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时代背景和理论主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它的产生必然有其哲学基础、时代背景与理论主题。本章主要从唯物史观、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阐述这一理论产生的哲学基础;从改革开放后的国内外形势及时代主题变化等角度,阐述这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阐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推进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
第七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研究
本章主要阐述这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是并列关系。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个是第二个的渊源理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后者是继承和丰富、发展了前者才有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飞跃式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生的又一次重大理论飞跃。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研究生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和重要作用。它与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近现代史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同学们在本科生教育阶段的两门必修课,前者要引导同学们做到“两个了解”:了解中国国情、中国国史,懂得“三个选择”:一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后者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课程则在这两门课程基础上进行的深度学习、研究性学习。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根据教学安排,组织研究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式教学,回应理论误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
根据教学安排,提前布置研究生围绕讨论式教学内容,做好发言准备。本课程将安排多次讨论式教学内容。
七、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历史与理论问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占40%)+ 结课论文(占60%)的方式进行考查。平时成绩主要考查研究生出勤、讨论发言及准备等情况,结论论文重点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掌握及运用程度、文章的学术规范程度等内容。九、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郑永廷主编,2007年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1—4卷),1991年出版,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文选》(1—3卷),1993年出版,人民出版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014年出版,外文出版社。
十、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总学时 |
讲授课时 |
讨论、论文、实验、设计 |
备注 |
第一讲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
4 |
4 |
|
|
第二讲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问题研究 |
6 |
3 |
3 |
|
第三讲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问题研究 |
6 |
3 |
3 |
|
第四讲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
4 |
4 |
|
|
第五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的哲学基础、时代背景、理论主题研究 |
4 |
2 |
2 |
|
第六讲 |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 |
4 |
4 |
|
|
第七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研究 |
4 |
2 |
2 |
|
大纲撰写人:袁本文
学科、专业负责人:袁本文
学院负责人:张加才
制(修)定日期:2017年4月